安仁县论坛 乡村社区改造,不仅仅是为了老赵 - 安仁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安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乡村社区改造,不仅仅是为了老赵
TUhjnbcbe - 2023/9/7 21:17:00
北京手足癣医院电话 http://m.39.net/news/a_8593631.html

正值大暑,村里的老赵还在农田里锄草松土。忙活了一上午,他终于可以坐在自家*瓜地的田坎上,叼着烟斗,欣赏这些绿油油的尤物。抬眼望去,远处的土墙上用朱红色的油漆刷了“乡村社区改造”六个大字。

“乡村社区改造”,老赵心想,这是个啥玩意儿?他只知道村里的路新得让人走不自在,乡里的祠堂被推倒重建了个洋气的大广场,祠堂旁的千年老榕树也连带被移走......他很久没看到老哥俩儿几个在村口下棋,小娃娃们在河塘边嬉戏,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办喜事儿的场景了。

而也许,在此时此刻,并不只有叼着烟斗的老赵会对“乡村社区改造”产生这样的疑惑,千千万万个和他一样,祖祖辈辈就在农村生活的人,也会有这样的疑惑。

当代中国在城市化的冲击下进行着剧烈而透支的转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对“改造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赶不上拆迁和重建的速度。那些承载着居民情感的老房子、老院落、老公共建筑都随着周遭的“翻新”消失了。

生活模式的巨大改变,使得承载历史记忆的地方文脉和空间场所都几近殆尽,老赵的记忆在模糊,一代人的集体存在感也在消失。

于是,旧有羁绊纽带的散落,让在地居民的焦虑日益加深,这都使得“乡村社区改造”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照搬“城市景观”的装饰化改造。在乡村社区改造中,怎样弥合文化历史割裂带来的伤痛,重建场所认同,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就是一次乡村社区改造的创新尝试。这个位于大邑安仁镇新华社区的“美空间”,通过“社区资源+社会资本”的模式与华侨城联手,充分吸取了川西林盘景观和建筑的特征,结合现代数字化设计,打造了融生活美学、生态美学、建筑美学为一体的川西林盘盛景展示区。

蝉蛙啾鸣在耳,我们从乡间小道上拐进了一片柔翠;在植被的浓荫中,俨然伫立着充满浓厚川西民居风格的乡村生态博物馆。

许昊皓

在馆外逡巡而视,竟发现墙上浮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野趣图”。

原来这是一片摩尔纹动态记忆墙;墙面配合人的行走路线和建筑内外视线,形成了独特的活动景观——农户耕种、母子归家、白鹭飞掠、野鹿闲步......

东南大学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

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面的图案,再现了川西乡村特有的林盘生态环境和劳作场景,这种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当代建筑景观中的设计,不仅是一种创新的展陈模式,也是一份现代村庄对农家往事的记忆追溯。

许昊皓

白墙灰瓦,红砖造柱,博物馆的设计保留了原有农舍的建筑风貌,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欣赏起来饶为有味。当我们在开敞通透的庭院中自如穿梭时,无意中也沾染了股川西坝子所独有的闲散飘逸之气。

踏进博物馆的大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专设了一小块区域的“记忆盒子”影像装置。

影片中展现的是十余年来,阴明仁先生镜头下的包括清源村在内的大邑、崇州两地川西林盘的时代变迁。其中,影像分成了四个部分:“林盘印象”、“梦里老家”、“四季劳作”和“乡聚乡俗”。

影片开始放映,郁郁葱葱的慈竹映入眼帘,乡间参差不齐地分布着独具特色的川西民居。

一户、两户、几户,在院墙角、池塘边、竹林中,侧耳倾听,人生咿呀,鸡犬相闻;夜晚,寂静的旷野,蝉喘蛙鸣自暗处传来,别有一番空灵幽远。

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重在乡村图景的描绘,那么后半部分则展示了一幅幅叙事意味颇浓的乡村生活。

在这里,“人”成为了影片的主角。阴明仁先生镜头下的劳动人民们,自带一种热爱乡土的赤诚;田野间挑着担子的人,犁地的人,摘菜的人,打包稻谷的人......这些在劳动状态下被捕捉了特别姿态的人,像一股股充满力量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涌进这片土壤,成为乡村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

在“记忆盒子”旁的展墙上,配合加入了“民间礼俗板块”,其中最为有趣的还要属唐场的“春分会”,可以说是农耕时代的supermarket。

注解:在大邑,有“一新二唐三灌口”的说法,意思是大邑繁华的场镇,第一是新场,第二是唐场,第三是灌口(今悦来镇)。在每年春分时节,唐场就成为了辐射“三州五县”的经贸盛会。(图源自网络资料)

在“春分会”上,“牲畜”是一个大头买卖,而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交易语言——“袖子买卖”(也称袖笼子买卖)。

当农民老赵想在唐场春分会上买一头牛时,不懂行情的他会去找一位“编编匠”,也就是所谓的“中介”。“编编匠”可以一手拉着卖方,一手拉着买方,借助衣服袖子的遮蔽,悄悄给出价格手势,而站在一旁的其他人,对具体沟通的内容则一无所知。

这种“暗箱操作”的手语,是老一辈心照不宣的市场规则。

图源自网络资料

时光如白驹过隙。无论是旧时农村的乡俗生活,还是热闹繁荣的“赶集”景象,都已经慢慢淘汰乃至消失。这些提供事态和现场的图像记忆,就像得不到回应的历史音符,渐渐消匿在变化后的现代农村生活中。

对于观众而言,这些重构的“历史场景”本身,正代表了即将永久沉默的历史,就像村沿口坐在藤椅上的那些老人,他们心中怀着言说的冲动(那是生命的一种激情表现),却只能望向远方,保持缄默。

无法回到过去的我们,对田园牧歌的渴望又将何去何从呢?

一回头,一个立体生态装置“从天而降”,仿佛迫不及待地要回答这个问题。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引用陶渊明这段对于静谧闲致的农村生活的描述,来形容川西棋盘错落的乡间景致,可谓再合适不过。

“二十四节气林盘”装置的设计,源自一种川西特有的地域性农村聚落文化——“川西林盘”。

它是川西人民在漫长而灿烂的农业文明中形成的社会文化圈。

图源自网络资料

在白色的林盘部分,展现的是由院落、良田、水、路、树组成的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的生态系统。在广袤的田畴间,一个个村落遍布在川西平原;林盘聚落间,隐藏着无数桃源之所。上空悬浮的“二十四节气竹牌”,则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发挥着指导农事的经验性传统功能,包含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发展观。

英国生态学家吉尔伯特·怀特(GilbertWhite)曾说过: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种族的每一个成员从他降临人世的那一刻起,便生存于一定的气候、地形、动植物群地带的自然环境之中,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有一定的信仰、习俗、工具、艺术表达形式所组成的文化环境。”

从古人逐水草而居,再到筑林盘而居,川西林盘的散居形式在历史、地理和人文的孕育作用下,慢慢成为了蜀地文化的一部分。林盘中的生态和谐关系,不仅体现在形态上,也体现在精神层面,包括住宅与自然观、社会文化观的融合,以求最终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境界。

南岸美村效果图,图源自网络

乡村生态博物馆深度挖掘了社区在地文化,结合环境地理面貌,融合了生态美学元素,呈现出一个集村史馆、公共图书馆、社区治理中心为一体的社区文化艺术美学空间。

然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整个林盘生态体系的打造远不止生态博物馆此一环。

正如建筑四周环绕的清风荷塘与绵延花田,从博物馆这个“人文核心”出发,周围辐射的是一个具有田园理想价值观的乡村美学生态圈。

咏归川自然学校平台,图源自网络

在生态博物馆东侧的咏归川自然学校平台,是一个集合了清源小筑、社区治理中心、乡村会客室的特色公共空间,深度黏合了生活展示和文化体验。

“前段时间这里举办了个‘不拘一格’杂货集市,可热闹了,像一个游园会。当地村民和游客都来这里凑热闹,感觉又回到了以前那种赶集的时候。”

南岸美村的社区工作人员在一旁感叹道。

咏归川自然学堂上课的孩子们,图源自网络

咏归川的建成超越了人们对文化旅游的日常期待,杂货集市、露天烧烤、田野瑜伽….这些可体验性的项目成为了该公共空间服务的核心部分,也让咏归川本身成为了一个具有表演性的生活剧场。

隐蔽在热带植被中的溪地阿兰若(rě)是一间野奢民宿,“阿兰若”取自王安石《草堂怀古》中的“周颙宅作阿兰若”,意指一切如森林般清幽的美好。整个建筑以纯粹之白融于乡野,线条简洁,四面通透,抬头远眺,皆是良景。

不远处,就是曾在清源村风光无限的老作坊酒厂。原来的酒厂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是清源村地域发展的记录者,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无人维护,酒厂逐渐丧失了光彩。

原来的老作坊酒厂,图源自网络资料

年,华侨城邀请上海乡伴文旅集团以“呼吸”概念对酒厂进行保护性修缮,在建筑外观上通过曲面屋顶、打开北面墙面以及点缀透明瓦片的方式增加了主体建筑的灵动感和通透感;室内更是重新布局,增加玻璃栈道重现酒窖,增了历史记忆空间,完善了酒坊的“客厅”功能。

一个破旧的酒厂得以重新成为南岸美村的乡村客厅。

改造后的老作坊酒厂

走出酒厂,在田野间漫步,深吸一口气,是混杂了青草和泥土的湿润气息,顿觉浑身舒爽。

社区工作人员在一旁继续边走边说:

“其实像我们这些农村社区,会缺少很多琴棋书画的东西。所以社区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就会想帮老百姓提升审美,比如看坝坝电影(露天电影),还有就是邀请艺术家驻留,走进社区,开展艺术体验活动,教小朋友画画啊之类的。

一开始,当外地人进村的时候,有些村民也会有抵触情绪,觉得自己住的地方被开放了。后来我们制定了美村公约,加上开展了一些集市活动,大家就开始觉得社区改造自己也有一定的义务,不仅会热心地给外地人当导游,甚至会帮助艺术家一起开展项目。”

不经意间,远处一间白色小屋闯入视线。小屋周边充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卉,草木的绿色枝叶蔓延开来,中间有一扇被植物紧紧包围着的小门,看起来却丝毫没有束缚之感,反而姿态挺拔地站立在那里。

“这里有好多花啊。”人群中不禁传来一声感叹。

“是啊,房子的主人是这里的原住民,也不愿意搬走,社区就帮他做了篱笆,翻新了外墙。同时他自己也很爱种花,村子路上也有很多花,有时候他会把花搬回去,也会开门,把自己的花搬出来。其实就是把村子也当作自己家了,其他村民也不例外,看到一些花很美,也想把‘美’搬回家。”

讲解员看众人停下,耐心解释道。

南岸美村全景,图源自网络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推动。南岸美村通过平衡商业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促使自然、空间和人类系统相融相通。在这个以“林盘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村里,每一个村民是土地的拥有者,也是公共空间服务的提供者,更是乡村社区改造的共创者。而文化艺术的植入,就像一个个情感符号,将南岸美村的村民们与村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不知不觉间,已是日暮,一抹紫红色的云霞悬挂在了西边的天穹上。*昏是那样的迷人,它温柔地注视着整片村庄,仿佛也在等待着南岸美村对于“乡村社区改造”的进一步阐释。

如果理想的范本将在这里开启,那么当越来越多的人想把美“搬”回家里,“乡村社区改造”六个大字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乡村振兴,道阻且长,人们的疑惑不应被遗忘,而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求索答案。

嗨,老赵,这里风景不错,欢迎你常来做客。

联合策划:落屋、锐意设计中心

编辑

Hours

统筹

Nino

摄影

网络/靖松

终审

易小楠

出品人主编

Lena湘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村社区改造,不仅仅是为了老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