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论坛
6月1日—4日,采风组继续“追寻红色足迹,讲传人社故事”,先后前往了德阳市中江县、成都邛崃市、成都市大邑县。在走访过程中,采风组沿着红色足迹,倾听当地人社部门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中,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温暖”人社故事。
第一站中江县:培树“领头雁”为乡村振兴赋能
中江县是英雄*继光的家乡。几十年前,年轻的*继光从这里出发,跟随部队 ,参加 。在上甘岭战役中,他以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枪眼,英勇牺牲,留下了“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
历经70余载的岁月洗礼,“继光精神”已成为中江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好乡村振兴路上,中江县人社局发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培树返乡创业“领头雁”,让“领头雁”带头奔向富足、幸福的好日子。
在中江县辑庆镇柳河村的中江县福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近千亩的土地上有序种植着柑橘、李子、桃子等果树,树下套种着芍药等中草药材。远远望去,满山果树绿意盎然,林间草药生机勃勃。然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由于当时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只有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零星种植一些粮食作物,难成规模,当地村民生活捉襟见肘。
村民检查果树生长状况
怎样才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成为了当时中江县面临的难题。为此,中江县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举办中江籍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会,引导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引导他们带着技术、带着资金回家乡开创新天地,有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助力乡村振兴。”在中江县人社局副局长周光旭看来,优秀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回乡发展成为当地的“领头雁”,不仅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村民收入增加,还能吸引更多“归雁”还巢,建设家乡。
中江县福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唐武琼就是中江县带领乡亲致富增收的“领头雁”之一。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唐武琼响应号召,回到家乡创立了中江县福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余亩,套种果树与中药材。而合作社的建立也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目前,合作社已先后吸纳了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23名建档立卡已脱贫劳动人口就近务工增收。
“我们在套种果树和中药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所幸有专家们的倾力帮助。”唐武琼说,在四川省专家服务中心的组织下,高级专家们已多次来到合作社,在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技术指导。“今年5月初,专家们都还来到合作社,为我们指导了种植技术。”
“针对像唐武琼这样在种植果树、中草药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我们一方面积极与当地农业部门联系,组织村民参加种植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收集整理重难点种植技术问题上报,再由省人社厅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对口专家前来开展技术‘问诊’”。周光旭说,中江县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力资源大县,返乡创业者80%选择与农业有关的创业项目,而他们中大多数都是首次创业,在扶持*策应用、破解技术难题等方面都需要帮助。为此,中江县人社局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多渠道加强返乡创业相关*策宣传解读;与农业、税务等多部门加强协作,组建专家服务团,开展专家“送服务”进基层活动,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全程创业指导服务。近年来,中江县通过大力招引、全程配套扶持举措、针对性培训指导,让越来越多像唐武琼一样的“归雁”变成了动力十足的“领头雁”。
第二站邛崃市:实现“税保一窗”让群众畅享“一站式”服务
位于成都邛崃市高何镇高兴村的红*长征邛崃纪念馆,是成都市区域内唯一的长征纪念地。年10月,领导的工农红*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中红四方面*于年11月至年2月经过邛崃。在这段难忘的峥嵘岁月里,红*不怕牺牲、密切联系群众以及严守纪律,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诠释了“长征精神”。纵然时间已过去了80余载,但长征精神在邛崃依然历久弥新。
在“长征精神”的引领下,邛崃市人社局不忘初心使命,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在全省首创成立社会保险联合服务中心,实现“税保一窗”,解决了群众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的“痛点”“堵点”,为建设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
6月3日一大早,家住附近的程女士到邛崃市民中心一楼“社会保险联合服务中心”办理社保缴费业务,从排号到办理完成只花了5分钟。而在今年3月前,办理该项业务需要跑好几个不同业务部门的窗口,一来一回至少需要30分钟。
“社会保险联合服务中心的成立,打破了部门壁垒,将原来分设的办理窗口统一整合,让业务办理从‘多头找部门’转变成‘一窗办结,一次办成’”。邛崃市社会保险事务管理局业务受理科科长罗一平说,今年3月,邛崃市人社局与邛崃市税务局、医保局、行*审批局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成立了线上、线下社会保险联合服务中心,实现了社保业务跨部门全流程的深度融合,让办事群众享受到“一站式”便捷服务。
“线上,在‘邛崃服务’只需一键,进入‘税保一窗’页面便可办理多项业务。线下,大厅的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业务统一受理,缴费人不用区分受理部门便可直接办理业务,既避免选错号、排错队的困扰,也解决了跨部门、多窗口流转的难题。”罗一平介绍,线上成立了社会保险联合服务中心集约化平台,将税务、人社、医保部门的高频社会保险业务梳理整合,集中建设“社保一窗”平台,设置社保缴费、协议签订等9个功能模块。同时在页面设计上尽量简化,充分考虑老年缴费人需求,字体设置适当放大、常见问题温馨提醒、业务动态滚动显示、电话远程服务支持,人性化的设计更加符合缴费人需求。线下打造社会保险联合服务中心多功能办理大厅,税务、人社、医保三家部门以“一窗”为切口,坚持“能一个服务窗口办理的尽量一个窗口办理,能手机办理的尽量辅导手机办”的原则,整合业务事项,科学设置咨询(自助)服务区、登记缴费区、综合业务区三个区域,提升了社保业务“现场”办理的快捷性。
“原跨部门、多窗口办理的业务平均办理等候时间由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单窗业务平均办理等候时间由25分钟缩短至15分钟;其他简单业务直接由咨询服务区承接,立等可办。”在罗一平看来,社会保险联合服务中心通过弱化税务、人社、医保的部门属性,为缴费人提供了更加明晰统一的服务环境,群众可根据自身办理需求到对应窗口“一窗办理”,达到分化办理人流、减少排队时间,及时解决了群众办理需求,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优化*务服务永远在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向前,永不止步。”这是对邛崃市“税保一窗”工作的肯定,也是邛崃市人社局弘扬长征精神,奋力走好新长征路的决心与承诺。
第三站大邑县:“精细育才”盘活乡村人才资源
大邑县,这个历史悠久的县城,在近代革命史上从未缺席。红*长征曾走过大邑,留在大邑的红色革命故事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大邑县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就专门设置了红*展馆,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长征精神。
如今的大邑县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致力乡村振兴战略,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安居乐业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大邑土地上徐徐展开。其中,大邑县人社局以“精细育才”盘活乡村人才资源的工作举措,更为大邑县“乡村振兴”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28岁的刘西遥是安仁镇南岸美村·溪地阿兰若度假村落的店长,提及自己的就业经历,刘西遥感慨万分。年,一直在外打工的刘西遥回到家乡想要找一份服务行业的工作,但她发现从事服务行业对服务技能有较高的要求,自己当时并不具备相应的技能。“我在找寻提升自身服务技能途径时,得知人社部门正在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劳动者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刘西遥通过电话联系到大邑县人社局,说明了自己的就业和培训需求,大邑县人社局工作人员指导她进行了培训登记,选择了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经过半个多月的技能培训,刘西遥顺利通过了岗位考核实现了就业。这样的经历让刘西遥深刻认识到提升技能的重要性。在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随着能力的提升,刘西遥也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了店长。
“我们制定了农民工就业提升计划,依托园区讲堂、农民工实训基地等,开展农民工餐饮娱乐、家*服务等技能培训,切实让农民工熟练掌握一技之长,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大邑县人社局副局长刘孝伟说,为培育乡村人才,大邑县人社局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技能提升计划,对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和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等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目前已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等培训余期,培训1.5万余人次,促进返乡就业1万余人。大邑县人社局还围绕农业创意、文化创意两个方向,在加强乡村创业团队引进、人才培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策措施,已培养相关创意产业农业职业经理人人。同时充分利用县域成都技师学院大邑分院、蜀望五金机械等资源开展乡村人才实训培育,做好县域人才见习基地申报指导、认定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大邑全县已建立乡村人才就业见习基地16家。
在大邑县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祥和村村民李春霞正在田间为新一季的播种做准备。年,李春霞经过产业园区的乐农学院培训后在园区实现了就业,每月能领到0多元工资。而同样在乐农学院培训的万宇则选择了创业,目前已在园区内开了一家名为“万师烧烤”的店铺,每月营业收入10万元以上,利润能达15%……
大邑县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乐农学院正是大邑县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典型。“通过培训,村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在园区就业或创业。”四川朗基尚善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稻乡渔歌项目农业总经理王涛说,乐农学院结合园区内部用工需求,整合企业内部农业、建筑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板块的培训课程及优秀师资,对当地农民进行职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共商共建共享。“我们按照*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完善以第三方培训机构为主体,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多种资源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刘孝伟说,自年通过*府向民办培训院校购买服务的方式已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10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人,逐步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
如今的大邑县,越来越多有想法、有才能的人愿意留在家乡,在实实在在的*策和平台的帮扶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为振兴乡村做着贡献,已成为了大邑县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文/本刊张玉芳
编辑/吴梦影蒲芸茜
作者/来源:四川劳动保障杂志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