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论坛
今天,12月13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却又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82年前的今天,南京,著名的六朝古都,一个烟花三月的美丽城市,一个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梦幻城市,一个被称之为固若金汤的国民*府首都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轰开了大门。
在日本华中派遣*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经6个星期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人达30多万人,将这座城市变成屠城,变成可怕的人间地狱。
三十多万具尸骨堆积如山,三十多万条生命被屠戮,中国人的鲜血染红长江水,三十多万冤*在夜夜哀鸣。血雨腥风弥漫古都上空。南京在哭泣,江南在哭泣,中国在哭泣。
那是刻在中国母亲身体上深深的伤痛,那是民族心底的耻辱。
谁能想到,这座繁华的都市会在一夜之间充满哀歌,谁会想到那固若金汤的城池无法抵御日*的炮火,英勇善战的国*会如此溃败,将美丽的城池交给人间魔*,让他们变成屠场。
有人说南京人为什么不抵抗,可是,当保卫着南京平民的*队闻风而逃,当信誓旦旦地向人们宣告誓与南京共存亡的国民*府也弃城而逃,顺江直上到重庆时,你怎能期待让手无寸铁的平民与日寇的枪炮和刺刀肉搏?
他们只能祈求保护,可是谁来保护他们呢?三十多万南京人就这样被屠杀,妇女被奸淫,哀号动地,尸横遍野,满目疮痍。
而日本侵略者也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时隔九年后,松井石根和谷寿夫受到审判,并得到应有的下场。
当我们终于战胜敌人,终于扬眉吐气地站起来后,对于过去的历史,尤其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举世震惊的悲剧,我们选择了遗忘。
是的,我们对南京大屠杀遗忘已经很久了。记得读高中学历史,当时的历史书写抗战时,对南京大屠杀都是一笔带过。
在学革命史时,也只是把它当成一道考题来背,背时间,背地点,背被日*杀害的中国平民的字数。
三十多万。那只是一个字数,一个很普通的字数,那只是一道考题,一道只有三分的考题,也就是说,就算那道题答不上,也不会影响你的成绩。
直到八十年代初,我国*府谴责日本文部省修改历史教科书时,社会各界开始谴责日本文部省,也谴责日本*府对历史的篡改时,报刊杂志上登载许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回忆录,大屠杀幸存者用自己血泪经历见证那段悲惨历史时,我们才触目惊心。
原来,那个时间(年12月13日)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民族的伤痛呀,它如同九一八一样让人流泪,让人哭泣。那一年的冬天更是彻骨的寒冷。
而与扬州一样烟花三月的南京充满冰冷,充满血腥,那三十多万也不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数字,而是三十多万条惨死在日寇屠刀下的生命。是三十多万个冤*。是中国人的血泪史,是无数个家庭被毁灭的伤痛。
如果那位台湾女星读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章,她就不会夸张地说出“才三十万呀,”这样无知的话了。
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如今已经快走过21世纪19个年头,进入20个年头,82年过去,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也走向新生,成为一座古老而现代的繁华大都市,可是它骨子里却依然留着这一创伤,那长鸣的警报声似乎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那三十多万冤*。
而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府无视我国*府的强烈抗议,多次“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
无视包括湖南常德生化武器受害妇女以及广大慰安妇要求赔偿的申诉,让她们绝望而归,有的抱憾终身。
日本右翼分子甚至对他们国内有着良知的,真诚地对中国人民进行忏悔的老兵都加以迫害。他们妄图抹杀南京大屠杀,并用进入取代侵略这个词。
而现在的日本青年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父辈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有多少中国青年还记得这一历史的伤痛呢?
对于抗战历史,影视里充满抗战神剧,智勇双全,天生神力的中国*人一个人手持一把永远不需要换子弹的枪疯狂扫射,民间高手手撕*子,抗日女侠更是英勇无畏,即使被侮辱也立马开挂式地杀死无数敌人。
他们高度诠释了“敌人腐烂变泥土”的概念,将抗战历史变成玩闹,搞得青年人都想穿越过去,抗战。
一群小鲜肉,小鲜花在这些闹剧里耍帅比美,美女帅哥,一个个纤尘不染,明眸皓齿,一边抗战一边恋爱,甚至与敌人卿卿我我,荡气回肠。而大银幕上,我们看到南京只剩《金陵十二钗》的旗袍和曼妙的江南风情,看到日本侵略者的长官不忍与仁慈痛苦与觉醒《南京,南京》,看到褪去血腥的,从民国小资女作家故纸堆里捞出来的抗日女英雄与汉奸缠绵悱恻的爱情。
一部严肃的《东京审判》在拍摄时,被富豪放鸽子,导演举债拍摄出来后,影院上座率却狠狠刺痛他的心。
其实,高群书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已经迁就现代青年了,把东京审判这一严肃的主题也包装上了中日青年的爱情,并请了当时如日中天的两位港台影星,可依然无法挽回影片上座率的败局。
而在影院黯然神伤的不止高群书,还有冯小宁。当他的《紫日》放映时,,片中的农民杨玉福面对自己的母亲被日本兵刺死时,痛苦地大叫着,脸部扭曲时,场内却暴发出笑声。
青年的缺位比富商的缺席更伤痛艺术家们。
想到南京,我们不会忘记有这样一首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晚唐诗人杜牧的诗。后来被引用到《桃花扇》中,而其中的女主角李香君忧郁接了一句:“不知亡国恨的岂止是商女。”
是啊,就像过去人们把九一八归罪于胡蝶一样,很多人把亡国之痛归于女人,可是不知亡国恨的真的就只有商女吗?
而现在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应该好好想想,如何不忘国耻,如何振兴中华,如何不让悲剧重演。我们决不能让南京大屠杀的悲剧重演。
当然也不会去做东京大屠杀,在网上有人说怎么不搞一个东京大屠杀,试想,让东京也死三十万,那么世界就和平了吗?日本的右翼分子就不再猖狂了吗?就没有人去参拜靖国神社了吗?不会的,因为死的都是平民。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忘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就像当年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如同被宰割的羔羊。有许多有识之士用自己的力量为留住那段历史而工作,他们用自己的笔写抗战老兵,写慰安妇的故事,留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故事,留下他们的声音。
一个叫樊建川的川人用川人的豪情与大气,用中国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自己投资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建立私人博物馆群,馆藏抗战历史,让我们的凭吊有了依托。
而在庆祝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建国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大阅兵的行列中,我们看到抗战老兵的衰老但挺拔的身影,看到他们苍老而坚毅的容颜。
六年前的今天,南京有了它的纪念日,那是国家规格的公祭日,到今天已经六年了,六年的六个12月13日,人们都聚集在广场上,为三十多万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哀悼,并祈求和平永远。
无论在南京还是腾冲国殇墓园还是成都人民公园的抗战将士雕塑,建川博物馆,在无数抗战纪念馆,在抗战雕像下,抗战遗址前,都警钟长鸣。
让我们用《祈祷》的歌声为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以及离世的幸存者,抗战老兵们哀悼:“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