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论坛
今天(10月15日),第三届安仁双年展在成都市大邑县的大匠之门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展览以“变奏VARIATIONS”为主题,共设五大展览板块——“走向日常”“自然花园”“耦合共生”“在华国际”四个主题展以及“新锐青年”邀请展,共展出来自海内外的余件/组艺术作品,形式包含雕塑、绘画、摄影、刺绣、综合材料、空间装置、电子装置、3D打印、数字交互等,可看性极强。
双年展海报
与前两届以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为主展场布局不同,本届双年展的主展场设在了今年新建成的文化地标项目——大匠之门文化中心,四个主题展都在这里呈现;分展场则为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也是“新锐青年”邀请展的展场。
与往年相比,本届双年展展出作品的规模堪比前两届双年展的总和,且作品的精彩程度亦有增无减,根据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所见,可以预计相当一批作品都会成为许多市民与游客慕名前去“艺术打卡”的拍照背景。
双年展强烈的当代气息
在乡野中愈发鲜活美丽
走进大匠之门文化中心的展场,艺术家王开方的雕塑——两尊几何线条的“金狮”迎面而立。一个展厅里,散发着温暖橘色光芒的“圆月”悬挂在宛如异星蜘蛛般的金属装置上方,“蜘蛛”是艺术家苏永健的作品《虫舱》;半圆形落地窗前,立着几株枯枝纤细的垂柳,是艺术家史金淞的《诗学研究-咏柳》。
“大匠之门”主展场内一景
转身走进下一个展厅,著名雕塑家隋建国的作品《倾斜的桃花源》,将一艘载着牧场女工和奶牛的小艇悬挂在半空;庭院里的砂石小径两旁,几尊红砖和水泥交错的胸像雕塑引人驻足,那是戴耘的作品《我的英雄谱》。
“新锐青年”邀请展的展场一角
本届双年展的艺术总监古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这个空间中展出的作品,除了自身的精彩之外,还在策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艺术作品与展示空间的紧密结合,让前来观展的人们“移步换景”,随处随时可能见到新的惊喜。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是本次双年展“走向日常”板块的参展艺术家之一。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是自己第一次参加安仁双年展,“我到了这边后先去展场看了一下,发现水墨作品很少,大量年轻艺术家使用新媒材做的作品,都非常鲜活。”
主展场外设在露天的大型装置作品
新媒材意即新的媒介材质——除了大众熟悉的纸笔颜料之外,“所有我们能够想到的材料,都可以用于当代艺术创作。”张江舟说,“但在这些丰富媒材艺术的包围下,水墨并没有沦为小众。中国画传统渊远流长,一路发展到今天,生命力依然很强,但创作观念和艺术能完全进入当代视野的,仅仅还是少部分。我也希望水墨在当代艺术中能有更大的作为。”
张江舟认为,当代艺术最突出的品质之一是对当代人的问题和社会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