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论坛
曾经,网友们有个段子:
说是世界上,原本有四个好男人。后来,*海波嫖娼被抓了,文章出轨被爆了,现在也只剩我和宝强了。
而现在的现在,王宝强正闹离婚这事儿一直占着热搜,高烧不退。
马蓉闺蜜又最新爆料:马蓉说过她知道王宝强外面有人,这件事儿之后她觉得王宝强是怕她先捅出去说他有小三,所以先下手为强。其实这两年他俩感情渐渐淡了,平常过的都是各玩儿各的。
你看这事整的,翻来覆去,应接不暇,好像都不是好人似的。
王宝强曾经说:“老婆很朴实。更意外她还喜欢我。”
没有喜欢,如何恋爱?我们倒从宝强这句话中看到了几分卑微和心酸。
不管真实内情如何,将来如何了结,宝强的爱情真让我们暗自神伤了。
斋主深夜归来,想起这纷嚣的现代社会,这凌乱的情事,不由得心中悲凉,在六尺巷中踱起了方步。树影婆娑,灯光迷蒙,巷子的尽头仿佛演绎着不一样的悲欢:
张英:你若归去,我必相从桐城张姚二姓世代联姻,结为一体,实际上是从张英这开始的。
张英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临终前,母亲特意为张英选择了端淑的姚氏,才放心地撒手离开。
十七岁时,张英娶了姚氏,从此相处五十六年,感情非常融洽。
年轻的张英体弱多病,家中清贫。姚夫人将自己陪嫁的首饰都典当了,为他治病,将家务活全部承包,好让张英潜心读书。
张英考中进士,在京城为官数十年,又归隐桐城数年,姚夫人都始终相伴。她不仅照顾好家中大后方,在志趣上也和张英相通。她深知自己丈夫“性爱简静”,只要丈夫在公务间暇有些清闲,就由衷为他高兴,并写诗道喜。
丈夫在宫中处理公务,连日不能回家,无法欣赏家中初放的秋兰。姚夫人一面惋惜“兰花盛开,未得共赏”,一面又安慰丈夫:“寄语主人莫惆怅,秋花烂漫待君回。”希望等到所有秋花竞相怒放开放时,再一起欣赏。
张英归来后,虽然兰花已谢,但他热情地为夫人写了和诗:“携手偕为仙侣去,芙蓉岛在白云端”,希望和夫人早日回老家桐城,携手做一对神仙伴侣。
世上最美的爱情,也许不是良辰美景,不是海誓山盟,而是庸常岁月中的这份彼此牵挂和珍惜。
姚夫人去世后,张英不胜悲痛,亲笔写了一篇祭文,情感哀恸凄婉。又写信给京城中的张廷玉,说:“痛汝母溘逝,予以失贤内助,伤悼无已。”
三个月后,张英也病逝于家中。
这对老朋友从此长相厮守在桐城龙眠山中。
张廷玉:你在里面,我在外面桐城龙眠山中的国家级文保单位文和园,是张廷玉墓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是张廷玉和他原配夫人姚氏的合墓。
姚氏是同乡姚文然女。岳父姚文然官至刑部尚书,生前很喜欢聪敏的张廷玉,便将小女加以许配。张廷玉夫妻相守十一年,感情非常好。
当时父母和长兄都在京城,桐城家事就全由这二媳妇姚氏料理。只是姚氏一直未有生育,常戚戚不乐,屡次劝张廷玉娶妾,都被张廷玉拒绝。
姚氏在张廷玉中进士前一年病逝,生前遗憾地对丈夫说:“君非常人,将来何可量?惜逮予身仅见此耳。”意思是说丈夫不是凡人,今后必成大器,可惜我是看不到了。
夫人去世,张廷玉“心酸肠断,双泪欲枯”,回忆十余年的相处,写下了整整二十首的悼亡诗。其中有一首诗,反复读,我们都会为之落泪:“自怨自怜还自悼,如醒如梦复如痴。家人相劝无多哭,浑未思予不哭时。”
是啊!哭是情感的宣泄,而不哭时才是更无助的悲痛、彻底的孤寂。
三年后,张英退休。张廷玉陪同父母,从京城南归。回家第二天,他就跑到夫人的殡所,痛哭流涕,作诗四首,有“视膳惟余心最苦,不堪回忆作羹人”之句。说是侍奉双亲用餐时,自己心中最为凄苦,那个曾经操劳的贤内助早已不在身边了。
雍正十一年(年)冬,六十余岁的张廷玉奉旨回乡祭父,又酹酒姚氏殡所,再次写诗:“昨向妆楼检遗墨,班昭犹有未残篇”、“重将不尽安仁泪,寄与鸡鸣戒旦人”。
家中还有未写完的诗篇,山中仍是流不尽的泪水。
而当古稀之年的张廷玉为姚氏作传时,还在痛惜地说:如果夫人今日健在,也是七十余岁的人了。五十年来,朝廷给予的诰赠荣誉,不过是增添了夫人在九泉之下的荣耀,而我却只能终生抱憾。
十一年相守,五十年相思,其情可谓坚贞!
踱到巷子的尽头,路灯下的鹅卵石如此清晰。
对于爱情,关于婚姻,父子宰相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心中有信仰,珍惜身边人,
不管贫穷,还是富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