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论坛
四川内江刘氏家族之川主荡支,始祖仲信公,于明洪武年间由江右(今江西)入川,现已传20到25世,本人就是长房23世,今上网搜索到上海图书馆的馆藏四川省《刘氏族谱》中就介绍到我家的族谱,内容如下:民国25年(),刻本 四川,内江
始迁祖:[元]刘仲信
始迁祖仲信,元末自江西龙兴路宁州(今修水)上武乡二十二都高材埧徙居四川成都府内江县安仁乡安乐里安乐铺葛藤沟。卷一凡例、谱序、建祠序、编修人名、服制图,卷二先茔图、墓图、碑图、家法、字辈、选举、传记、艺文、宦达、嫡派、恩庆、列女、诰封、祭文,卷三至十一世系。内容与我家原来的族谱同出一个版本。其中没有谈及祖先在江西的情况,没有讲明始祖的上代情况.本人今又在网上查到以下内容:吉安新圩刘氏:形成于宋代,属于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汉长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刘苍,以刘苍的第48代孙刘仲伦、刘仲信兄弟为开基始祖。
族谱所记自刘苍到刘仲伦兄弟的传递世系如下:1刘苍→……30刘义→31刘惇→32刘宏→33刘况→34刘耑→35刘逊→36刘(王+区)→37刘谅→38刘利济→39刘宗海→40刘彀→41刘元振→42刘麾→43刘世德→44刘宗雯→45刘安邦→46刘仕恭→47刘彦辉→48刘仲伦、刘仲信。吉安新圩刘氏分为两派:刘仲伦的后裔居新圩乡*塘村,以"正伦堂"为堂号,所使用字派为"仲鞠午参十甲宏如文孟孔乔存荣念齐尧方";刘仲信的后裔居新圩乡城山村,以"孝永堂"为堂号,所用字派是"仲珪亨伯春仁德用文高显于渊邦从逊绍可"现也不知道我们内江刘氏始祖和新圩乡城山村刘仲信是不是一个人,是的话,那说明始祖来四川之前就在那里已有后人而没有带走,过来后又起用了新的排辈法.我记得我家族谱始祖仲信公有三子:仁中、仁佐、仁义,如果能问到新圩乡城山村刘氏后人就知道了.
四川内江川主荡刘氏分支佚事四川内江川主荡刘氏是元末(我家族谱又说是明洪武年间)由江右(今江西)入川,记得很多老人都说是当年先祖刘仲信和另几个姓的人有可能是响应*府号召,搬迁到四川来安居。当然也有可能是逃荒(我估计),他们到四川内江后好象目的地并没有到达,但是就在架起锅子(锅儿)煮饭时(不知是始祖一家人还是和其他同行人),一不小心,锅儿落地,可能饭撒在了地上,于是,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个风水宝地,适合人居繁衍,就都就地驻扎了下来,并用勤劳的双手,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说的饭撒地,也可能是背着锅儿走路时锅儿落地,传了年,话就变样了。始祖来川主荡(今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万家乡,百度搜索地图有“川主荡”)时不知有没有结婚,或结了婚不知带孩子没有。但是肯定的是在到内江后,他有三子,分别叫刘仁中、刘仁佐、刘仁义,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至今已传二十多代人。族谱上没有讲明始祖之父是谁,也没有讲明始祖在江西居住时的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江西过来的刘氏或四川目前的刘氏在年前或年以前,都同属一宗。我另外想到一点就是始祖可能在搬来四川之前在江西已有后人,这样才会导致江西吉安新圩有刘仲信及刘仲伦两弟兄在当地成为刘氏又两分支之说。当然,也有可能吉安新圩刘仲信和来川的刘仲信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是,那为什么又说始祖是从“江西龙兴路宁州(今修水)上武乡二十二都高材埧徙居”来内江呢?如果是同一个人,那始祖来川时一定有30到40岁了。始祖到川后,忙于生产建设,自然修谱的事就不能自己办成,于是就不得不由几代之后的文人子孙来办理,他们也就对始祖既往史了解甚少了。查看我家族谱,上面为什么没有讲到和刘邦等帝王之联系,我想肯定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我们家族能人众多,后人为免遭他人妒忌,修谱时特别低调,不宣扬以往帝王时代的功绩,只注重近代如何与统治阶级相处。刘氏族谱记录了十多条族规,有教人勤俭节约的,有教人遵纪守法的,有教人尊敬老人的等。也记录了家族中品德高尚的人和近代辅佐统治阶级的成功人士。族谱中提到十一世到外地避乱,不知当时发生了什么大事。族谱中也记录了家族文人的诗文,说明家族还是很重视文化。中途家族曾派人回江西修谱寻根,但途中遇到强盗后半途而废。解放后破四旧,很多保留家谱的不得不将家谱烧毁。川主荡刘氏后人现在分散在内江市市中区周围,也有很多因为工作搬迁到了外地。80年代后至今,没有高官也没有巨富,更没有文化能人,所以没有人来倡议祭祖,也没有人来倡议寻根。今有一人,系二十二世刘玉良(玮字辈,又称玉字辈)之子,质字辈,草读二十五史,偶而上上网,主业治人病,副业治天下。虽然无大成,但未必就不大成。兴来翻古书,得知家族事,写写传上网,以便智者观(关)。
附:川主荡刘氏长房和幺房二十世后字辈长房:二十氏金(安)二十一世章二十二世玮二十三世质二十四世保二十五世世幺房:二十氏锡二十一世类二十二世履二十三世顺二十四世怡二十五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