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论坛
湘潭,曾有金湘潭,小南京的美称。
古代,它的地理位置,比长沙更为优越。
广州来的商品,经湘潭而发往内地,内地的特产,经湘潭而运到广州。
但可能很多朋友不晓得,历史上,曾经有两个湘潭。
而如今湘潭一个镇,就是两个湘潭的交界点。
我认为,这里可以说是湘潭最有历史感的地方。
(茶恩寺)
它就是茶恩寺镇。
如今说湘潭历史,都讲它是延续了秦朝所置的湘南县。
包括湘乡,最初是从湘南县划出来的一个乡国,分封给长沙王的儿子。
实际上,最早的湘潭县,在衡山的东面。
唐初《括地志辑校》记载:
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一里。
它的地域,只与如今的湘潭县有一小片地方重合。
湘潭建县,在南朝齐(-)。梁朝代齐,仍然延续原建制。
我在中国历史地图集里,截取梁朝湖南一带给大家看看就明白了。
可知,此时的湘潭县治,在衡山的正东边,如今衡东县的石湾。
(上为如今的湘潭)
《文化湘潭》一书中,对古湘潭的四至有较详细的描述:
至梁立湘潭县,其县地以阴山地(阴山县治在今攸县城关东面)为主体。湘潭的县域,包括今天湘潭县的马家堰、茶恩寺,以及原属湘潭县今划入株洲县的王十万、淦田以南,包括朱亭,*山,凤凰山一带,横跨湘江的一大片。再加上衡东县东部,攸县西部,安仁县北部,南达永乐江的一片土地。
多年后的唐玄宗天宝八载(),湘潭的地域又有变更,这次变得挺大,等于是直接北移了。
县城从石湾,迁到了洛口,也就是如今的易俗河一带。
从宋朝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湘潭县治在湘江以南,涓水的河口以东。
(宋朝湘潭)
此地为县城,虽然有近水之利,亦有近水之害,经常有水患,县里甚至出现了一口米长大塘,且南岸当北风,无陆地阻挡,并非良港,因此,北宋后期,县治移于北岸宋家桥一带。
从此,奠定湘潭的基本格局,从明朝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县城那个圈圈,已有湘江已北。
(明朝湘潭)
这就是湘潭历史的大概变迁。
两个湘潭,名字是继承的,但地域,则基本没有承继关系。
直到唐朝之后,湘潭县才跟秦汉的湘南县,更为重合。
真要细究的话,李白开元十三年()的《长干行》,“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与杜甫大历四年()“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两个湘潭,并非同一个地方。
可以说,两个湘潭最大的共同点,就在,都有茶恩寺那一片。
只不过,如果我不是最近开始研究湘潭历史,还真没听过茶恩寺这个地方。
估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吧?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