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论坛 创作谈丨陈惠芳九章先生,九种感受在 - 安仁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安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创作谈丨陈惠芳九章先生,九种感受在
TUhjnbcbe - 2024/8/31 16:33:00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新闻联播不允许用方言。这个新书发布会不是新闻联播,所以,我放心地用宁乡话聊天。而且,我还套用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口吻:此次节目大概需要25分钟。

今天,诸位为了一本小小的诗集,汇聚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不能画饼充饥,也不能望梅止渴。即便这样,诸位还是来了,还要当主持,还要点评,还要朗诵,还要聆听,还要合影。所以,让我感动。

“九章先生”名声在外,我就谈九种感受吧。

第一个感受是,感谢。

感谢在座的诸位和不在座的诸位。我这个“感谢”不是客套话。

写诗40年,出了“一本半”书,不到页。今天总算“扬眉吐气”,一举超越了页。30年选编了这么一本《九章先生》,花了3年时间才出版,真不容易。不捧场,行吗?捧场的,真行。所以,我要感谢你们这些“真行”的人。还有那些不在场的人,包括表扬的,批评的,理解的,不理解的,我都要感谢。正因为所有人的态度,热与冷的态度,才让我走到今天。

先点一下名。谢午恒先生,36年的老朋友了,知根知底,一直支持我的创作,时不时还指教指教。彭文杰先生,也是上个世纪80年代结识的朋友。现在一个集团共事,一个食堂吃饭,能不熟悉吗?李不嫁先生,是湘潭大学校友兼旋梯诗社战友,被称为“湖南老诗骨”。这几年,他成了诗坛“网红”,但在我眼里,他还是“60年代的男孩”。所以,我请他们当“点评嘉宾”,他们爽快地答应了。还有一位“点评嘉宾”,就是我十分尊敬的张战老师。她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十分低调的诗人,诗歌的语感、语境特别好,值得我学习。

再点一下名。湖南省诗歌学会的梁尔源会长、罗鹿鸣会长、凡溪秘书长,远远近近,历历在目啊。梁会长与罗会长,这些年对我的鼓励与帮助很大。梁会长本来要出席此次新书发布会,临时出差,专门发来贺词,过誉之词甚多。我当是期望与鼓励吧。罗会长是个热心肠,“九章先生”这名号还是罗会长率先命名的。他为湖南诗坛的男人与女人、老人与新人,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湖南诗坛有这样蓬勃的局面,罗会长功不可没。今天因重要公务未能参会的凡溪秘书长,就是“潇湘诗会”牵头人胡述斌先生。当年,凡溪就是新乡土诗派的一员大将。我那首被视为新乡土诗派代表作的《一蔸白菜在刀锋下说》,他是第一评论者。真是慧眼识珠。张立云副秘书长是湖南读书会会长,书读得多,书也出得多,是湖南诗坛有名的“诗歌义工”。

还点一下名。就是湖南省诗歌学会的两位当家花旦:两刘,刘卫与刘徽。她们对诗歌活动,非常用心,非常热心,非常细心。有了她们,湖南诗人之家会更加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其他的朋友,比如长沙市岳麓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跃平、岳麓区文联主席喻剑平、岳麓区作协主席王丽君、岳麓区作协副主席朱继忠等,平时见面多,交流也多。

所有的朋友,来日方长,以后慢慢感谢。

第二个感受是,坚持。

年至今,我整整写了40年,从17岁写到了57岁,从未间断过。为什么能坚持?爱好。热爱诗歌,就好这一口。作品摆在那里,心里踏实。

我认为,坚持是一种品质。看准了,就走下去,决不半途而废。如果真要学我什么,就学我的坚持。

第三个感受,感恩。

一个人,要有感恩之心。诗人更要有感恩之心。忘恩负义不是人,更不是诗人。

在我的诗歌创作道路上,很多人成为我的引路人。我的第一个老师是彭燕郊先生,我的授课老师,也是旋梯诗社的创始人。大学读书期间,《株洲日报》的聂鑫森老师、《雨湖文艺》的江立仁老师等等,都对我的作品倾注了热情。大学毕业,到了湖南日报社,更得到了张兆汪老师、鲁安仁老师的提携。

还有诗刊社的王燕生老师、梅绍静老师,《星星》诗刊的鄢家发老师,《飞天》杂志社的张书绅老师、《绿风》诗刊的曲近老师等等,他们“重文不重名”的编辑作风,也影响了我。

40年,帮助我的人太多了。我一直感恩他们。

第四个感受,包容。

人世间,形形色色。诗人,也是五花八门。步调一致,色彩一致,方向一致,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正常的。我的原则是,坚守新乡土诗派“传承民族血脉,塑造精神家园”的宗旨,提倡“坚实简约”的风格,但包容、理解其他任何诗歌主张与诗人风格。没有门户之见,也没有团体之争。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诗歌是最好的,但从来就认为自己的诗歌是不可替代的。一个诗派的掌门人,诗歌没有特质,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所以,这些年来,我没有停止过学习,一直在取长补短,弥补作品的缺陷与不足。我一直在求变,求新。从《重返家园》《两栖人》到《九章先生》,还有即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沙诗歌地图》,有朝一日要出版的《湖南诗歌地图》《匠人传》,我创作的总体方向没变,但思维方式、表现手法在变。

不变,意味着停止。不变,意味着淘汰。我们都要有这种紧迫感。所以,包容,吸取人家的长处,十分重要。

第五个感受,冷静。

诗歌创作具有群体性,需要聚合,需要交流,需要集团冲锋,但总归是一种个体行为。个体,具有独处的特性。所以,诗人必须冷静,必须忍耐,必须在孤独中前行,决不能为一时的喧嚣、一时的“大红大紫”所蒙蔽。有些颜色,是别人附加的,风吹雨打,容易掉色。只有自己有了真正的颜色,有了本色,才能给人家以颜色看。

影响力、感召力,就是这种颜色。我目前的颜色还远远不够。所以,我说我还在途中,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我要将本色进行到底。

第六个感受,内功。

40年来,我看过的诗歌与诗人多如牛毛。湖南诗坛,不说了如指掌,也知其十有八九。有的人在写诗,不一定是诗人。有的人早不写诗了,还是诗人。要成为辨识度高的诗人,难度不少。

天赋与勤奋,缺一不可。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内功。练内功,起码要两条:读活书,接地气。我一直认为,诗人要走,走得越远越好,走得越深越好。为什么我写了这么多描绘三湘四水的九章?因为我有记者之便,采访采风,不分彼此。湖南多个县市,我几乎走遍了。素材这么多,写起来就不用挖空心思。坐在家里,坐吃山空,能写出万千气象、人间烟火吗?

走,脚板就硬了,腰杆就直了,底气就足了。

第七个感受,发现。

发现,就是尽心尽力发现、培养新人。后继有人,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嘴巴上。

从年至今,喊“陈老师”的越来越多,我很欣慰。我当副刊编辑和副刊部主任多年,很多人在我手上发表了处女作。我还给不少人写过评论。这次赠阅和推销《九章先生》,一些朋友提及了这些往事。我确实是越来越德高望重了。

当年的举手之劳,也许决定了一个作者一生的走向。特别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湖南日报》这样的大报发几次作品,还被评论,当地是很重视的。有一些务农的作者,由此被调借到宣传文化部门,后来还转了正,扎了根。如今,湖南省诗歌学会在发现、培养新人方面,成效显著。我这个顾问,常常是“顾而不问”,失职啊。不过呢,也私底里做了一些工作。“邵东诗群”在湖南诗坛有了一席之地,与我当年的推举还是有关联的。还比如,岳麓区文联活跃了一大批作者,作品越来越好,跟我也有关系。因为我也是他们的顾问。

开了花,结了果,就是好结果。我乐意看到好结果。

第八个感受,低调。

这次新书发布会,我是“破天荒”。梁会长和罗会长,讲了几次,我都没答应。一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二是我不太在意。

这次,开了,成了主角,还有点不习惯。其实,从长远来看,低调有益。低调有益于潜心思考与创作。低调有益于身心健康,不会患上恐高症和恐低症。低调有益于结朋访友,铺垫未来的发展之路。所以,在座的诸位要继续给我低调的机会,让我有益于你们。

第九个感受,向前。

一切朝前看,路还很长。“想当年”,可以去想,但不能想多了。“忆往昔”,可以去忆,但不能忆多了。

就我本人而言,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这名号可以继续叫,但我不能裹足不前,不然,就成了牛车。所以,我恳请诸位少点褒扬,多点批评,不留情面地指出我诗歌中的种种缺失。这样,我才真正受用。既然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诸位就不要用“糖衣炮弹”堵塞了这个空间。

九章先生,成了九斤老太,婆婆妈妈谈了九种感受。对不起,耽误了诸位的时间。

首尾呼应吧。回到第一个感受,感谢。

年9月26日

[责编:邓玉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作谈丨陈惠芳九章先生,九种感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