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论坛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农事节奏与适时而作
①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殊别,东西地势不一,各地文化习俗相异,在劳动实践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自然物候与人文环境安排农业活动,不断赋予二十四节气新的内容和意义,这样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地方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一种地方性知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二十四节气,这构成了二十四节气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但我国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完整的时间体系,不同地区二十四节气在差异之中又存在相通的民俗文化心理,使之彼此相连相融。
②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指导,建立在对地方物候特点及农作物属性的经验认知基础上,各地的自然物候和农作物不同,二十四节气的表述和内容也就有所差异,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区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表现出不一样的节奏和时序。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个节气里,各地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农事图景。例如,立夏到来时,杭州临安养蚕人家祭过蚕姑后,严闭门户,专心忙于蚕事。期间,邻里不相往来,官府不敢问粮,言语多有禁忌,谓之“蚕月”,或“蚕忙”(参宣统二年《临安县志》)。四川广元农户在立夏后进入忙碌的“麦秋”时节,农民两头忙,既要采桑饲蚕,缫丝浴茧,又要忙着割麦、插禾,所谓“家中忙蚕儿老,外面忙麦稍黄,蚕老麦黄秧上节”(乾隆二十二年《广元县志》)。同样是在立夏节气,两个地方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农忙景象。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种植的节气不一样。华北地区小麦播种多在秋分,所谓“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而到了河南郑州,情况就变为“秋分栽蒜,寒露种麦”,认为最适宜种小麦的节气是寒露。又如,春季早稻的种植,湖南安仁县视桐花开放为浸种期,如“贫人莫信富人哄,桐子开花才浸种”,又有“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的说法,意思是若清明出现在二月,则在清明后浸种﹔若清明出现在三月,则在清明前浸种。但对于东北地区的农户来说,清明浸种尚早,谷雨才合适,当地农谚曰:“谷雨下种,不问爹娘。”
③尽管二十四节气在各地有不同的呈现,但它背后蕴含的不违农时、遵守自然时间节律的思想是一致的。根据节气的自然时序安排农事活动,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准则。王祯《农书》云:“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这句话强调了依据节气特点种植农作物的重要性。一些广泛流传的节气农谚,给出了具体的种植经验,如“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陕西渭南)“惊蛰已过,下豆不错”“手冷不种豆,脚冷不种田”(浙江淳安)。不仅播种讲究适时,而且收割也要及时:“稻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到,割秋稻。霜降到,割糯稻”(杭州)。农谚是广大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它们以通俗易记的方式,提醒人们适时而作,顺应节气时令的自然时序。
④农事活动除了把握时机之外,还要在尊重自然时间节律的基础上,平衡和调整生产节奏。一年之中,每个地方都有农忙与农闲之分,尽管每个地区进入农忙与农闲的时间不同,但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四月开始进入农忙节气,所谓“乡村四月闲人少”;十月逐渐进入农闲时期,所谓“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农忙开始后,贵在得时,以充沛的精力迎接繁重的劳务,确保农事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前文提到的“蚕月”“蚕忙”,就是蚕农主动调整生产节奏,通过营造一个非日常的时段和空间,以确保蚕事的顺利。农忙期间,劳动繁重,农民异常辛苦,稍得宽和,便需要及时调养身体。江苏丹阳农户在夏至进入了忙碌的莳秧期,莳秧完毕后,田家主人备好酒菜款待佣工,或者亲朋邻居之间凑钱聚饮,谓之“洗泥”(参光绪十一年《丹阳县志》)。经过这样的调节,农忙时的劳累疲倦得以缓解。在立冬之后的农闲季节里,人们酿酒、腌制食品以备年节之需。如,四川不少地区在冬至做腊肉,南京人在小雪前后腌白菜,谓之“腌元宝菜”。嫁娶及演戏酬神之事也常被安排在冬季农闲时进行。这样,人们在一年四季中的生产生活实践依节气而动,有忙有闲,张弛有度,农事节奏与二十四节气的自然时间节律相一致,农时与天时得以融合。
1.简要概括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②段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表达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由于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一种地方性知识,并富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因此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的二十四节气。
B.小明的家乡在河北,属华北地区,每年秋分节气一到,小明的家人就开始忙着播种小麦。
C.“稻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到,割秋稻。霜降到,割糯稻”这则谚语是在告诉人们一定要及时收割。
D.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殊别,但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四月开始进入农闲,十月逐渐进入农忙时期。
[参考答案]
1.从农事活动方面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地域差别及民俗文化观念的相通性。
2.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各地的自然物候和农作物不同,二十四节气的表述和内容也就有所差异,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区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表现出不一样的节奏和时序。
3.D
(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爸爸爸
①陈小海原来不姓陈,他姓孙,叫孙小海。
②这天,孙小海放了学就朝派出所跑去。他在教导员跟前停下来,喘着粗气说,我要找陈留夏叔叔。
③教导员抬头看了一眼铅灰色的天空,盯着孙小海的眼睛说,小海你看,这风还没有歇,浪又那么大,已经停航了。就算陈留夏休完假了,这会儿也回不来。你找他做什么?是不是又跟街上的人打架了?
④孙小海听了没回答,拧着眉头,学着教导员的样子抬头看天,然后风一样地跑远了。
⑤第二天傍晚,孙小海又来到派出所门口。教导员告诉他,陈留夏回来了,可他现在不在所里。孙小海问,那他去哪儿了?
⑥教导员说,他啊,背个工作包,拎了肉,说是要去看郑老太。
⑦孙小海听了,转身就往郑老太家跑。郑老太独居在半山腰上,通往她家的石阶路歪歪扭扭的,很不好走。等他满头大汗地跑进郑老太家时,看到郑老太系着围裙在厨房里炖肉。孙小海问,陈留夏叔叔呢?郑老太笑呵呵地说,刚走,他到后山头的李老头家帮着修家具去了。
⑧孙小海听了一跺脚,转身朝后山头跑去。后山头的五节芒齐腰深,叶子锋利的边缘拉伤了孙小海的手。孙小海把手放到嘴巴上吮吸,一双脚还是不停地跑啊跑。
⑨到了李老头家,李老头正坐在一把修过的椅子上,美滋滋地喝着烧酒。孙小海问,陈留夏叔叔呢?李老头说,刚走,他去郑小满家里给她家生病的孩子喂药去了。
⑩孙小海咬咬牙,又穿过一片小树林,路边青绿色的苍耳挂到他的衣服上,缠进他的头发里。孙小海远远地看到,郑小满正在给儿子大壮按着肩膀。大壮有精神疾病,又不肯吃药,只有民警来了,他才肯吃药。孙小海上气不接下气地问,陈留夏叔叔呢?郑小满说,陈警官啊,刚刚回所里去了。
?孙小海累得说不出话了,他绝望得差点哭出声来。天已经完全黑了,海岛像一只黑黢黢的怪物,大半个身体都潜伏在潮湿的海水里。
?孙小海拖着书包,十分沮丧地走在树林里,一双双闪着荧光的小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他。孙小海又累又怕,跌了一跤,两个膝盖重重地磕进泥土里,他大哭起来。
?迷迷糊糊间,孙小海听到有人在喊他的名字。他振作了精神,努力撑开眼皮,一束笔直的光柱照了过来。是陈留夏叔叔!陈留夏摸摸孙小海的头,说,可算找到你了,你奶奶都快急疯了!
?孙小海是被陈留夏背回家的,孙小海一路沉默着趴在陈留夏的背上。他记起第一次认识陈留夏也是在一个夏夜里,他在大街上打架,一个人与好几个人对打,被巡逻的陈留夏带到了派出所。后来,孙小海在办公椅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面前有一碗热面。孙小海吃得泪流满面,但他固执地认为,是那碗面太烫的缘故。陈留夏问,以后还打架吗?孙小海说,不打了。
?陈留夏说,有本事好好读书。孙小海说,我一定好好读书。陈留夏说,有本事考清华北大。孙小海说。不,我要考警校!
?孙小海到家了,拉住陈留夏的衣角不肯放。陈留夏蹲下身子说,听说你在找我?孙小海说,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要拍一张和爸爸的合影。我没有爸爸,你能和我拍张照片吗?陈留夏听了,愣了一下说,好啊。那天,陈留夏帮孙小海理好衣服,理好头发,和他头挨着头,对着手机微笑着拍了照片。
?就这样,孙小海有了一个警察爸爸。陈留夏和所里的民警带着米和油,轮流上门探望他们祖孙俩,陈留夏还会监督孙小海做功课,孙小海也从捣蛋大王变成了三好学生。
?五年后,陈留夏从所里调走了,他离开了海岛,孙小海常常一个人来到海边向远处眺望。陈留夏在信里鼓励孙小海好好学习,孙小海把陈爸爸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
?派出所来家里走访的民警换了好几个,孙小海也在慢慢长大。
?那年夏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孙小海,决定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看望陈留夏。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陌生的女人接待了他。她是陈留夏的妻子薛小蓓。薛小蓓告诉孙小海,陈留夏得了渐冻症。那天,孙小海看到了坐在轮椅里的陈留夏,软得像一根面条。孙小海抱起陈留夏,给他擦身子、剪指甲。陈留夏被抱起来的时候,头垂在孙小海的肩膀上,孙小海的嘴就在他的耳边。陈留夏清晰地听到孙小海说道,爸爸爸,我考上警校了。从这一天起,孙小海改名为陈小海了。
?四年后的一天,陈小海接到了薛小蓓的电话,她告诉陈小海,陈留夏走了。
?这时候的陈小海像当年的陈留夏一样,穿梭在树林山间,给孤寡老人送菜送肉,帮村民修理家电,给生病的孩子喂药……做完了这些,陈小海一个人来到海边,久久地凝望着远方。他轻轻地叫了一声,爸。他又叫,爸爸。后来,他对着大海喊道,爸爸爸,爸爸爸……一直喊到嗓子沙哑。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年第10期)
1.(2分)文章情节围绕陈小海和陈留夏展开,请阅读第⑤~?段,将横线处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陈小海到派出所找陈留夏叔叔。
②
③陈留夏叔叔在树林里找到并背陈小海回家。
④
⑤陈留夏和其他民警轮流照顾陈小海和奶奶,他慢慢成了三好学生。
2.(6分)请分析文中第??段描写的作用。
①天已经完全黑了,海岛像一只黑黢黢的怪物,大半个身体都潜伏在潮湿的海水里。
②他振作了精神,努力撑开眼皮,一束笔直的光柱照了过来。
3.(4分)文中??段两处有“望”的动作,请结合文本理解这两处“望”的内涵。
4.(3分)小说开篇“陈小海原来不姓陈,他姓孙,叫孙小海”,请结合全文说说其中的用意。
[参考答案]
1.②陈小海到郑老太家、李老头家、郑小满家找陈留夏,都没找到。
④陈留夏帮陈小海整理好后,和他拍照片。
2.①环境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天黑后海岛的阴森可怕,渲染了周围阴冷的气氛,烘托了小海此刻绝望和沮丧的心情。
②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海在看到陈留夏找他照的光束后,心里不再害怕的心情。表达了陈留夏在他心目中重要的地位。
3.眺望,远眺、远望。陈留夏调走离开海岛后,小海常常到海边远眺,表达了他对陈留夏的思念。凝望,目不转睛地看。陈留夏去世后,小海像他一样无私奉献、服务百姓,在海边凝望远方寄托着对陈留夏的怀念,也表达了他继承遗志、扎根海岛服务百姓的决心。
4.示例:开篇设置悬念。设置小海原来姓“孙”的悬念,先叙述小海在陈留夏的影响下不断成长并考入警校的经历,直到第?段才揭晓小海改姓“陈”的原因,凸显陈留夏对小海的影响之大。使小说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