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论坛
潘安的才华和他相貌一样帅
陈能雄/文
檀郎似璧众姝追,笔泻江涛壮赋才。
美扮河阳花一县,俊游金谷酒千杯。
潘杨比目伤妻去,孝义存心奉母回。
若是闲居甘守拙,何来三族尽罹灾?
潘安这个人,以前在我的想法里,以为他只是个美男子,对他相貌之外的事并不怎么了解。后来,因为喜欢赵孟頫书法,看到了由赵孟頫亲笔抄写潘安的赋文作品。赵孟頫这个元朝帅哥似乎对前辈帅哥潘安的文采情有独钟,他抄写的《秋兴赋》、《闲居赋》都出自潘安之手。而这两篇赋文都有辞官归隐之意,赵孟頫一生也陷于出仕与归隐的矛盾心情中,所以,赵孟頫也是潘安的知音人,他在赋文中的句子中可以找到思想解脱。
我们欣赏赵孟頫的《秋兴赋》时,会看到上面署有“潘安仁”三字,“安仁”是潘岳(潘安的姓名)的字,那后人为啥会把潘安仁少掉一个字呢?这起因还和杜甫的一首诗句有关系。“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潘安和卫玠都是同时代的美男子,是西晋少女们的追星对象。杜甫在这个五言联句中,把潘安仁和卫玠放在一起并论很适合。但问题是,这是五言诗句,总不能写成六言:“恐是潘安仁县”吧。又有人说,他不是本名叫“潘岳”吗,老杜就不会写成“恐是潘岳县”吗?对不起,岳字是仄声,放在这个位置就出律了。老杜为了自己的诗句合乎格律,硬生生地去掉了潘安仁的“仁”字。还有种说法是,潘安仁攀附权贵,当不起这个“仁”字,是以人们谈及潘安仁时故意省略了“仁
”
字。
“才比子建,貌比潘安”,这是多么体面地称呼啊。古往今来,美男子如过江之鲫,比潘安貌美的男子大有人在,为啥只有潘安享有了这个雅称呢?我想潘安必有其他很多可取之处。如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人们都耻于与他对比,又怎么会给他创造一个褒义的词语呢。妖姬妲己、褒姒漂亮吧,你看后人有说某美女貌比妲己,褒姒之貌吗?潘安虽有趋炎附势之举,但在他的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他的才华与当时的辞赋大家陆机齐名,是西晋“太康诗风”的代表人物。成语“陆海潘江”,是说陆机之才如大海,潘安之才似大江。当时,潘安结交了很多文坛巨子,他们当中有巨富石崇、文学家陆机、还有那个写出《三都赋》引起“洛阳纸贵”的左思,他们结成“二十四友”,常在洛阳城的金谷园中雅集作诗。一个小小的金谷园就相当于“西晋作家协会”,汇集了当时的文坛精英。
潘安出生于书香门第,才华早露,自小有神童之誉。青年时期他就读于洛阳太学,这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高等学府,不是谁都可以进的。朝廷的很多官员都从洛阳太学的优秀学子中选拔,入读这个学府,也相当于拿到了一张仕途的通行证。潘安风华正茂,常和美男子夏侯湛一起出游,两人眉目如画,风流倜傥,交相辉映,洛阳人称他们为“双璧”。潘安和很多少年公子一样贪玩,他经常携带着弹弓,驾车到郊外打鸟。那时候的女子思想还不像后来那么禁锢,大家都不怎么矜持。车子行在洛阳道上时,城中的少女听说潘大帅哥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像个广播一样传遍大街。有的从楼上闺房里跑下来,有的放下手中的事,有的饭刚吃一半就放下碗筷急急忙忙跑出,大家都蜂拥而来围着潘安,都“求签名”、“求拥抱”……这使得潘安的马车行驶得很慢,耽误了他去郊外游玩。不过,潘安虽然没打到山鸟下酒菜,也没有空手而归。他迷倒了少女,也倾倒了很多老妇女,她们纷纷把新鲜的水果抛到潘安的车子上,潘安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家里水果多得可以开水果铺。
潘安那么张扬,到处“圈粉丝”,引起不少男子的嫉妒心。他的美貌夺人眼球,才华也总是抢人风头。有一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塑造亲民形象,下乡慰问农民,偶然也到田间动下锄头,插下秧苗。这本是皇帝在作秀,潘安却借此大作宣扬,写了篇《籍田赋》,辞藻华美,极尽赞颂之语。这个消息传开后,朝野上下都在诵读他的这篇赋文。一篇献媚的文章,为他赢得了名声,也招来了一些敌人。许多人嫉妒他的文采,背地里说他坏话,潘安因此十年都没有得到升迁。潘安三十几岁时,在河阳县任县令,爱美的他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令人遍种桃李。他把一个河阳县打造成“生态强县”,他也因此得了“河阳一县花”的美誉。*绩和*声都有了,但升迁缓慢,潘安有怀才不遇之感。
嫉妒不平之心人人皆有,潘安自己对有些人也生过嫉恨之心,这怨不得谁。当时尚书仆射山涛,带领着王济、裴楷等官员,是朝中的红人。潘安看不惯他们,觉得自己仕途不顺和他们的排挤有关。年轻人血气方刚,心里憋不住话,他在殿门的柱子上刻了首歌谣:
“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他在这里把山涛比作大牛,王济在前面扶着牛鞅、裴楷跟在牛屁股后面牵着皮带,两人鞍前马后地侍奉着山涛。这公然嘲讽大臣的事,让他再次被贬官。
中国文人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仕途太顺了,反而会使文采变得平庸,比如当大官后的江淹“江郎才尽”了;给文人一点生活挫折,反而会使得他思想经过提炼、升华,文如泉涌,我称之为“官场失意,文场得意”。潘安也是如此,他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是在他经历挫折的时候写的。比如他的《闲居赋》,是他赋闲在家时所写的。在文中他表达了厌倦官场之意,想归隐田园,过着耕读的生活。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溧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
在文中潘安讲述了自己在隐居家里的生活:他筑造居室,挖掘池塘,种植花草,耕种土地,种植瓜果蔬菜。潘安是个孝子,他一有空就带着母亲出去游赏园林。有一年,母亲身染重病,思念家乡,潘安毅然辞官,带着母亲回家。潘安写《闲居赋》时,已经50岁了,他对母亲的孝心依旧。他在文中写道:
“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
这是讲他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推着母亲的车子游玩城郊,母亲心情愉快,身体得到调养,旧疾渐渐痊愈了。这段时间里,潘安和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参加了很多愉快的活动,生活过得其乐融融的,让他淡忘了尘嚣的俗念。
写景写情只是《闲居赋》的表面现象,他在文末说:
“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表达他“抱朴守拙”
的处世态度,这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潘安阐述了为*的“拙”与“巧”,其中,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也”
之句,还成为了苏州拙*园的名称由来。
如果说仕途的坎坷,使潘安的文章中有了人生哲思,隐逸情怀,那么他爱情上的失落,则使他的诗文有了扣人心弦的情感积淀。潘安是个万人迷,也是个多情种子。潘安在《秋兴赋》的序言中说: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说的是他在三十二岁的时候,两鬓就出现了黑白两色的头发,这是因为潘安多情烦忧所致。但潘安和很多花心美男子不同,他很专情,一生只钟情于妻子杨容姬。潘安和妻子是双方父母订得娃娃亲,他十二岁与妻子就有婚约,婚后两人情爱深笃。虽然外面有很多美貌女子青睐潘安,但潘安不为所动,没有做出对不起妻子之事。妻子中道早亡后,潘安为妻子守节,终身未再娶。很多人都觉得杨容姬很幸福,得此天下美男已然不易,得他至死不渝的心尤为难得。潘安因思念妻子伤神,像杨过一样白发越长越多,后人因他的事迹,造出了“潘鬓”、“潘岳二毛”、“潘郎秋发”等词语,这都是代指多情人早生白发之意。
潘安为妻子写了三首《悼亡诗》,诗中都是他回忆与妻子生前的日常琐事,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写的是潘安走进室内,仿佛妻子的身影就在帷屏里,桌子上的纸还留有妻子手迹的墨香,墙上还挂有妻子遗物。往事历历在目,爱人的音容宛在眼前。潘安情难自禁,写下了: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就像是曾经双宿双飞的鸟儿,突然失去对方;就像水中曾经一起同游的比目鱼,突然中路分别。剩下的一个人形单影只,该如何独自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越是在寂寞之时,潘安的思念之情越盛。
“凛凛凉风生,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清冷的夜晚,潘安忽然从梦中醒来,他感到被子单薄,谁可以与自己共渡寒夜呢?随身摸了一下身边的床位,悲痛地发现一生的最爱已然永远离去,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潘安在多少个夜晚里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泪水已经沾湿衣襟、枕席,他用手抚摸着自己胸口,劝自己不要太悲伤,可是这份悲伤来自心底深处,岂是能说停就停的?
读潘安的《悼亡诗》总让人联想到苏东坡怀念妻子的《江城子》,只有真情实意才会写出这样催人泪下的句子。假如我们仅听说“潘安之貌”,那么这只是对他单薄粗浅的认识。当我们去深入地了解他的经历,他的诗文、他的思想,还有他对母亲的至孝,对妻子的忠贞,他的形象才渐渐血肉丰满起来。我们从他早期华丽的文赋看出他汲汲于功名的心志,从他中年的一些赋文中又可以他也有道家超然世外的无为思想,从他晚年的悼亡诗中又可以看出这个旷世美男也有情感脆弱的一面。
金代元好问曾写过一首诗:
“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在这首诗他说文章虽然是作者的心声,但有时也有失真的时候。比如潘安在《秋兴赋》、《闲居赋》中抒发自己淡泊名利之意,但他抵不过富贵的诱惑。后来,他与石崇谄事权臣贾谧。贾谧出门时,潘安看到飞扬的尘土就开始下拜。潘安加入贾谧的*治集团里,卷入了一场贾南风阴谋陷害太子的案件里。宫廷出现*变,贾后阵营失败后,司马伦等人诛杀了贾后的*羽。潘安也没有幸免,公元年,潘安在洛阳被斩首,被“夷三族”,潘家很多兄弟姐妹在这场灾难中惨死,就连潘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也被杀掉。可怜,潘安这个事母至孝的人,有一天却害了母亲。以前,母亲曾劝说潘安,不要和权贵之人走得太近。潘安对母亲言听计从,唯独没有遵从这句母训。在以前的《二十四孝》里,曾把潘安的“弃官奉母”的故事收录进去。宋人郭居敬在修订《二十四孝》时,觉得潘安虽然孝顺,但母亲也因他不得善终,所以把他的这个故事删除了。
一代美男的结局这么悲惨,很多仰慕他的女人都会唏嘘不已。也许是造物主觉得赐予潘安太多美好的事物,为了公平起见,也让他有些缺失,只不过这个结局过于惨重了。在潘安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他因一点追名逐利之心,使自己陷入*治漩涡中。如果他能遵循文章中的心里话去做,做到《秋兴赋》中的“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做到《闲居赋》中的“终优游以养拙”,那么,潘安既能保全名节,也能保全潘家的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