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10月16日至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六届安仁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举行。论坛期间,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学术机构、中央企业等各界人士走进安仁镇,切身感受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安仁镇的变化,思考“安仁模式”的乡村振兴,探讨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新动能。
此次论坛举办地安仁,便是央企华侨城集团落实乡村振兴、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果。
因地制宜,形成“安仁模式”
安仁镇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特色文化,但在早前一段时间,缺乏文旅配套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尚未形成等掣肘小镇高质量发展。
自年华侨城入驻安仁以来,华侨城践行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基于安仁的特色与优势,确立以文博为核心,文博、文旅、文创“三文融合”的发展思路。“文博”为产业发展推动力、“文创”为产业发展方向、“文旅”为产业市场根源,形成“三文”产业生态圈。
以安仁镇内斜江河为分界线,分为南北两岸,北岸建设安仁古镇,南岸建设美丽乡村,形成“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布局,“双轮驱动”为引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安仁公馆老街夜景
安仁古镇历史悠久,取“仁者安仁”之意得名。唐武德三年(公元年)建安仁县,距今有余年历史。
华侨城围绕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定位,深挖古镇文化与特色,在保护古镇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古镇房屋、街道、优秀历史建筑采用“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完全可逆”的修缮方式。而如何将古镇观光模式转变为旅游度假模式,华侨城选择为古镇注入新鲜“血液”,以此丰富古镇文化与娱乐。华侨城引入四川传统文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非遗油纸伞、茶道等传统文化,打造IP,丰富古镇内涵,如全新衍生的《今时今日安仁乐境印象》IP沉浸式戏剧游戏,以及安仁论坛、安仁双年展、镇博会、中国小镇美学榜样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活动IP。如今的小镇有了新的使命、新的活力,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正在持续呈现。
今时今日安仁乐境印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传承人杨隆梅对安仁古镇的发展很有信心。她说,华侨城很重视文化产业,选择了一些不可复制的资源,随着道明竹编、非遗油纸伞、茶道、唐卡的入驻,安仁古镇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安仁古镇就如一个“文化窗口”,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甚至是体验这些民间技艺。
四川省茶艺协会副会长及蒙山派茶道传人杨薇说,大邑县、安仁都有着太多的故事可以讲。她选择将茶馆开在安仁也是想做一个讲故事的地方。“安仁能让人静下来,它留得住人。”
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大帆总结“安仁模式”的四大核心亮点,即以人为本、文旅先行、开放共享、双轮驱动。以人为本,